經緯交織處:一名GIS工程師的成長手札

 新聞資訊     |      2025-04-30 10:39:23

加入GIS組這幾個月,從最初面對海量管線數據時的茫然,到現在能獨立完成外業測繪與系統更新,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地下脈絡守護者”這句話的分量。 

從圖紙到現實的震撼

第一次跟著同事到現場核對老舊管網時,發現多年前的GIS圖紙與實地有一些偏差。烈日下舉著定位儀反復校對,拿著鶴嘴鋤反復挖掘,也許是一個數字的錯誤,就會導致這片區域的圖紙成為一張白紙。突然理解了GIS數據"“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意義——我們修正的不僅是坐標點,更是整個供水系統的可靠性。 

在數字與泥土間成長

這幾個月讓我養成了“雙重工作習慣”,外業時背著GIS穿越草叢水溝,回到辦公室則化身“數據醫生”,在系統里修復錯誤,看著系統里的管線網絡從斷裂到貫通,竟有種拼好城市拼圖的成就感。 

重新認識水務人的溫度

曾以為GIS工作只是冷冰冰的數據處理,直到參與到冬季抗寒搶修任務中,通過GIS實時生成管網高程模型供搶險隊決策,幫助實現快速搶修。我才深切感受到每條管線數據背后,都連著千家萬戶的水龍頭。眾人擰成一股繩,合力完成一項項搶修任務,城市水脈涌動之下,藏著供水人的“熱辣滾燙”。 

如今,我依然會因不熟悉非開挖管線探測技術而焦慮,也曾在處理數據時犯過坐標轉換錯誤。但這些不足正推動我每天多學一點,午休時研究管網模型,下班后整理常見管材埋深規范。特別感謝“老帶新”實戰培訓,還有同事不厭其煩解答我的“小白問題”。未來希望能在三維管網建模方向深入鉆研,讓我們的電子地圖不僅能精準定位管道,更能預判風險、守護城市水流不息。 

(管網部  任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