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查找部門檔案時,偶然在檔案室資料中翻閱到一份1983年設計的宿遷縣自來水廠反應沉淀池設計標書,距今已有40年之久。上學時聽老師介紹過以前的設計條件簡陋,圖紙全部采用手繪方式,但當這份設計標書真實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時,還是令人為之驚訝。
這份設計標書紙張尺寸是A5大小,邊緣封印齊整,保護完好,在歲月的沉淀中有些許泛黃,其中的設計內容,包括每組設計圖全部以手寫的方式呈現。資料里面的字跡清晰完整,內容嚴謹詳實,每個字、每條直線,甚至是數字之間的波浪線都平滑、整齊,若不是紙張存在一些細小的墨跡,這份資料仿佛像計算機生成的一樣。設計內容雖距今已久,但在今天的工藝設計上仍頗具參考價值。透過這份設計標書,仿若可以看到作者挑燈夜戰、一絲不茍繪制設計圖紙的模樣,熱愛工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生動地展現在我面前。
現如今時代飛快發展,早已不是從前“車馬慢、書信都慢”的時代,借助技術的變革,CAD等各類繪圖軟件的應用替代了手工繪圖的模式,設計的高效性、科學性、便捷性都大大提高。為了讓設計更加貼近現實,模擬現場運行情況,我們還自主學習探索BIM軟件,為給水工藝改造、管網圖紙繪制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時代更迭,繪圖手段不斷變化,但前輩們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仍是我們前進學習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也將發揚工匠精神,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技術部 任子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