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物品了,只是往前一站,就可看見自己的全身。有的人很喜歡它,因為它讓自己獲得更多的自信;有的人卻厭惡它,因為它將自己的缺點展露無遺。
然而鏡子并不只存在于物質(zhì)世界,當我們“發(fā)明本心”時,我們的心亦可為明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每天我們不妨回顧自己所走過的路,是否走得比之前更平整、更筆直了些?可以問問自己今天是否主動發(fā)現(xiàn)了不足?又是否能正視這些不足并及時改正?只有將“明鏡”用得恰到好處,才能讓我們有實力去攀登下一個“高峰”。
那我們又是否只需要一面平面鏡就可以了呢?當然不,平面鏡只是基礎(chǔ),而望遠鏡和顯微鏡等又是平面鏡的沿伸,只有將平面鏡運用明白了,才能運用更多各具功能的鏡子。當我們滿足于現(xiàn)狀沾沾自喜時,就需要一個能放眼遠方的望遠鏡,它能夠讓我們擁有更寬闊的視野,看清那猶如星辰般的夢想;當我們被各種煩惱困擾時,就需要一個能明察秋毫的顯微鏡,它能夠讓我們理清千頭萬緒,找出問題的解決之道。
心如明鏡,物來自照。外在環(huán)境我們也許無法左右,但我們可以通過照“鏡子”不斷反省、改變我們自己,用更好的姿態(tài)打開走向未來的門。
(水表檢定中心 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