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已接近尾聲,在本屆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發揮出色,創造了奇跡,打破了一項又一項的世界紀錄,奪取了一枚又一枚的金牌,為我國爭得了榮譽。但是,承載著13億中國人夢想的110欄運動員劉翔因傷退賽,成為劉翔本人乃至全中國人民的心結和遺憾。
對于劉翔的退賽,一部分人認為,在歷屆奧運會上,都有一些帶著疾病甚至傷殘的運動員,依靠驚人的意志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參加比賽,獲獎并站上領獎臺,成為奧林匹克史上的佳話,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一部“勵志大片”。因此,劉翔應堅持到底,爬也要爬到終點,這樣,才能體現中國人民堅韌的拚搏精神。另一部分人認為,帶傷比賽是需要超人的毅力和勇氣的。這些運動健將在競技中弘揚了“更高、更快、更強”奧林匹克精神,如果為了金牌,就不顧身體上的疾病甚至累死在賽場上,既不人性,也不科學。
奧運是一個舞臺,展現著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挑戰人類生理上的極限。我想,運動員在賽場上要勇于拼搏,但倡導健康是第一位的,畢竟人的健康比拿金牌更重要。
中國有句俗話說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從這種意義上講,對于劉翔的退賽,我個人舉雙手贊成。(稽查部 馬雷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