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第三十一屆"世界水日"當天、第三十六屆"中國水周"的第一天,我們走進江蘇聯合水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宿遷供水公司(簡稱"聯合水務宿遷供水公司"),了解企業如何優化供水工藝,加速變革,服務城市發展。
(圖1:宿遷第二水廠)
民生導向把安全供水作為第一生命線
宿遷老城區的供水由聯合水務第一水廠和第二水廠聯合保障,但由于管線配套管網設施不完善,導致應急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去年12月,由聯合水務宿遷供水公司投資建設的北京路DN1000供水管道工程開工,再過3個月,這條項目就將完工。"該項目將有效連接宿遷市第二水廠和老城區的供配水管網系統,解決老城區的需水量增長帶來的供水不平衡問題,保證居民用水安全問題。"聯合水務宿遷區域副總經理趙軍說。
2004年,聯合水務宿遷供水公司落戶宿遷。作為全市主要供水企業,聯合水務宿遷供水公司以民生為導向,把安全供水作為第一生命線。
公司先后投資十幾億元,對一水廠、駱馬湖取水泵站進行升級改造,并投資建設了二水廠一、二、三、四期工程,將供水能力提升到43萬噸/日;同步建成的DN1400供水主管網、河湖連通應急水源項目及一水廠深度處理改造項目均已穩定運行,形成了宿遷市雙水源、雙水廠、100%深度處理工藝的供水新局面。
在全市大力實施區域供水工程工作中,公司主動承擔起從市中心通往19個鄉鎮的供水管網建設任務,投資近3億元建設管徑300—1000mm球墨鑄鐵管供水主管道182公里,沿途建設增壓泵站4座,完成19個鄉鎮區域供水通水工作,實現"通村達戶,一戶一表"的供水服務,受益居民達25萬戶。
(圖2:智慧水務平臺控制室)
智慧化升級改造供水水質與發達國家接軌
在聯合水務宿遷供水公司智慧水務平臺控制室內,一張大屏上,公司所有泵房及管線信息一目了然,故障實時預警、線上可就近安排人員到場處置,全流程"可視化"。一個平臺,監控所有設施運行數據,實現了多維度管理和智慧化運營。
近年來,該公司逐步推進智慧化升級改造,通過整合GIS地理信息和大數據、實時動態監測等技術,實現水壓、水質、能耗以及二次供水設備的實時數據和水廠運行數據的匯集管理。今年,公司以豐富GIS系統運用和搭建DMA分區計量平臺為建設重點,更加細化管網數字化應用場景,提高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效率。
為提升水質檢測水平,保障飲用水安全,公司先后引進固液萃取儀、氣質聯用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等國內外先進的水質檢測設備,將檢測能力從20多項提高到137項,確保出廠水100%達標。
在優化供水工藝方面,目前生產工藝采用常規工藝+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達到直接飲用的標準。該項技術廣泛用于歐美國家的自來水凈化,這也標志著宿遷市供水水質已經與發達國家接軌——從"安全水"進入"優質水"時代。
拓展渠道精簡手續優化服務質效
3月22日,一場以"珍惜生命之源 呵護水之生態"為主題的世界水日宣傳活動在江蘇聯合水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業廳舉行。前來辦業務的市民除了可以交水費、咨詢業務,還接受了一場保護水資源的教育宣講。
(圖3:聯合水務供水營業廳)
據聯合水務宿遷區域副總經理楊坤介紹,"供優質之水,服誠信之務"是企業的經營理念。公司通過營業窗口、服務熱線、微信公眾號、公司網站等多種服務渠道為客戶提供技術服務、解答咨詢、全程跟蹤服務。同時,公司成立了24小時客服熱線"962001"和24小時管網搶修隊伍,確保維修信息第一時間派發、維修人員第一時間抵達、維修任務第一時間完成;
公司一再精簡用水報裝業務手續、壓縮時限,服務效率不斷提高。從用戶角度出發,建立網格化服務體系,通過張貼網格化便民供水服務公示牌,劃分責任區等網格化管理手段,優化服務質效。
布局全產業鏈發展"供排水"一體化業務
在專注于供水及污水處理主業的同時,聯合水務積極進行產業鏈延伸,從單一業務模式拓展至"供排水"一體化業務模式,開拓了從原水取水、水廠(管道)建設與維修、二次供水設施銷售與運維、市政污水、工業園區污水、工廠廢水預處理、污水資源化中水回收、農村污水處理等全產業鏈業務。
聯合水務宿遷供水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公司將搶抓數字化轉型時機,繼續通過5G、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不斷推動公司智慧水務建設,以科技化管理方式建立水務現代化管理體系,推動公司高效運營發展。
(行政管理部 楊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