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點開屏幕上閃爍的異常報警信息,一邊撥通區域巡檢員的電話,在聯合水務宿遷供水公司調度中心,調度員全校田正在處理一小區二次供水泵房的異常信息。
10分鐘后,泵房門被打開,巡檢員根據故障代碼準確來到水箱前,確定故障原因,隨即“卸”“清”“裝”,報警提示消失,浮球閥堵塞問題很快得到解決,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2014年以前,依賴巡檢員的經驗和眼力巡查設備,無法提前排查出一些細小的隱患。后來通過專線網絡遠程通訊實現故障信息預警,再以人工巡檢為輔助,大大縮短了巡檢人員對現場故障處理的反應時間。同時,配合門禁系統、紅外探測報警系統、同步錄像系統等智能化系統,實現與公安系統的在線聯動,確保了標準化泵房內部的安全供水,為二次供水安全做足保障。
(圖1 調度員正在聯系巡檢員)
管網巡檢員利用手持GIS系統快速查看供水管道及附屬設施的分布,快速定位搶修位置和需要關閉的閥門,使搶修服務的響應速度更加快捷;調度系統操作平臺上,各個區域的供水與用水情況一目了然,通過監測用水信息,分析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可以快速優化調度方案;另外,原水濁度、pH數值等水質數據清晰地呈現在大屏幕上,實現對水質安全24小時動態監控……智慧水務的運用場景遠不止于此。
全面、安全、高效,源于聯合水務智慧水務建設。近年來,公司逐步推進智慧化升級改造,通過整合GIS地理信息和大數據、實時動態監測等技術,實現水壓、水質、能耗以及二次供水設備的實時數據和水廠運行數據的匯集管理,通過綜合平臺的“一張圖”,工作人員就能全面掌握供水情況。
智慧化建設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供水系統不斷延伸,供排水體系也變得十分復雜和龐大。以GIS系統建設為例,前期需要采集相應的地理與要素數據來幫助構建后期可視化“地圖”,這是一項并不輕松的“體力活”,工作人員用“走街串巷”的方式摸清地下管線類型、管徑、材質、埋深、起止、走向以及管線之間連接關系,并對管線及管配件關鍵點加以絕對坐標定位,最終完成數據的探測、采集、坐標轉換、質檢、入庫等工作,管網數字化入庫建設工作還需要技術、管網運維、管網建設等多個團隊通力配合,系統上線之后,需要歷經多次優化升級,來提升前端數據采集的多樣性和應用端功能的豐富性。
(圖2 GIS系統運用屆面)
智慧水務建設是推進水務工作規范、高效的現代化管理需求。今年,公司以豐富GIS系統運用和搭建DMA分區計量平臺為建設重點,更加細化管網數字化應用場景,提高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效率。通過延伸智慧水務升級改造的廣度和深度,公司將穩步邁向智慧水務的發展之路。
(行政管理部 楊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