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之際,Bilibili網站發布了一個“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后浪》的視頻。
先來看看新京報的評論:
“后浪”一時間成為熱詞。有趣的是,雖然演講面向的是年輕人,但轉發者更多的是中年一代。演講者的本意,是駁斥那種“一代不如一代”的陋見,認為這代年輕人生逢盛世,且擁有了選擇自由,這令人羨慕也讓人滿懷感激。但簡單的“討好”,并不見得會打動年輕人。一位年輕朋友的看法能夠代表一部分人的意見。無論是“年輕人一無是處”,還是“你們都是對的,聽你們的”,其實骨子里都有一種傲慢,而不是平等意義上的理解和對話。中年人不需要裝作向年輕人學習,也不需要教他們做人,只需要各自努力,去讓這個世界變得美好,這才是對“后浪”最好的態度。(新京報評)
此視頻一出,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視頻里展現的“后浪”,是物質條件最優越的年輕人處境:他們跳傘、玩Cosplay、喜歡漢服、攝影和潛水,他們容貌俊俏、鮮衣怒馬,確實屬于跳躍在浪尖上的一批青年。但是后浪之下,必有潛流,而且我相信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屬于潛流。視頻中那一小撮人光鮮亮麗的生活不屬于所有的青年人。視頻中的“前浪”們說錯了,真正的“后浪”是屏幕前像你像我一樣普通的年輕人,在努力地生活著,或許灰頭土臉或許狼狽不堪,不能像視頻中那樣玩游戲、玩滑板、背包旅行。但他們有堅定的信念,為獲取幸福生活而努力的信念。沒有誰能真正代表后浪,除了我們自己,而浪花也不僅僅只是海面的激昂的浪頭,還有深潛海底的那一群真實而用力生活的人。
最后,愿天下所有的青年都: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工程造價部 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