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6 月29 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召開聯組會議,就《國務院關于保障飲用水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開展專題詢問。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鷹介紹,“按照發改委和住建部的統計,有30%的自來水廠是虧損的,與水費附加征收的污水處理費也不到位,大概全國有四分之一的污水處理廠在運轉中也是虧損的。而水價改革的不到位,將對自來水經營企業的技術改造、維修、護理、等工作造成阻礙,同時也不利于引導社會資金流向供水領域。”
對此,進一步推進水價形成機制改革勢在必行,杜鷹介紹,接下來將采取四大措施推進水價形成機制改革。第一,進一步穩步推進包括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在內的水價形成機制的改革,同時綜合考慮各地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取水和用水成本、城鄉居民的承受能力及宏觀調控的要求,按照法定程序調整水價。第二,進一步完善水價計價方式,特別是繼續推進居民用水的階梯式水價制度。第三,推進自來水成本公開制度。目前成本公開制度已在一些城市開始推行,積累了一些經驗,發改委將進一步在總結完善的基礎上加以推廣。第四,促進配套改革。需要處理好三種關系,首先,處理好水價調整與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的關系;其次,處理好水價調整和地方政府對自來水行業的財政補貼關系;最后,處理好水價改革和供水企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的關系,通過促進水廠自身的改革,加快解決經營性虧損問題。
(文章來源:中國水網水業e刊 2012年07月05日)